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2024年春节来临之际,晋江市季延中学携手苏前社区开展“我们的节日·春节”主题实践活动暨“党建聚力创发展,校村携手谋振兴”文化进乡、义写春联活动。
本次活动季延中学的青年志愿者们积极参与,在细雨中认真服务,给村民们带去了暖心的节日体验。
1
学校和社区的合力共建,把校园文化和村居文化建设融合,实现文化资源共享,让学生走向邻里,让乡亲感受校园社团文化。季延中学书画社保留着年年义写春联的优秀传统,给村民带去春节的问候。季延中学匠艺社展出同学们工艺课堂亲手制作的千里江山图,闽南茶文化文创产品,匠艺奇石等117件匠心独创、精美绝伦的工艺作品,季延学生志愿者们向村民讲解每一样作品的制作工艺,得知作品都是同学们亲手制作的,村民们一阵赞叹。村民们在蒸糕、猜灯谜、滚铁圈、剪纸等传统民间活动中感受浓浓年味。
- 知年俗——新春送福,义写春联,笔尖下的年味
裁红纸、写春联,挥毫泼墨,一只只饱蘸祝福浓墨的毛笔,横撇竖捺间如春风拂面,浓浓的年味跃然纸上。季延中学志愿者们书写对联和“福”字百余幅,把浓浓的年味新春的祝福送到居民手中。一幅幅春联,向社区居民和朋友们献上新年祝福。现场的居民朋友们一边观摩,一边精心挑选自己喜爱的春联和“福”字,对学子们的作品赞不绝口,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以上图片1-6
- 享年味——浓情年味,碗糕先尝,舌尖上的年味
闽南俗语有言:“煎粿蒸糕‘发’新年。”碗糕,是闽南人打小爱吃的一种美食,是逢年过节供桌上的佳品,因其形状得名。人们取其“发”的寓意,象征发财发达;又因旺火蒸,顶部四五个胀开的口子,像一张“笑脸”,寓意阖家欢乐。苏前村民共蒸碗糕,从粉到糕的过程,让在场感知每一步骤的真切。打开蒸笼的那一刻,一份绵长悠远的“古早味”让年味镀上一层有腔调的温度。
以上7-10
- 品文艺——文艺展览,更添雅意,创意中的年味
以艺术之名,从中国年出发。季延学子艺术创作走出校门,走入乡村,文娱共享,校村同乐。
11-16
- 乐年趣——儿时记忆,再还年俗,习俗中的年味
猜灯谜、滚铁环、剪窗花带大家体验趣味中国年,在铁环的滚动中寻老式童年记忆,在灯谜和剪纸间寻找年味里的非遗。
季延校友中国人民大学郭若鸿、西南大学郑靖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谢钰雯等几位返乡大学生共同参加了共建村居志愿者服务。大学生志愿者学生代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的郭若鸿同学说:“从季延毕业两年多,又回到这里陌生又熟悉。老师和学弟学妹们依旧充满对生活的热爱。飞毫,落墨,同学们笔下一气呵成的春联在微雨天气中增添了浓浓年味。广场另一头,学弟学妹们亲手制作的景泰蓝手工艺品让我叹为观止。在这里,“年”变成了香味四溢的米糕、老少咸宜的滚铁环游戏,“辞旧迎新”的期许变得具体可感。我很荣幸能够参与到本次的志愿者活动,以季延人的名义,与大家共同服务社区,感受年俗文化氛围,体悟“以文化人”的生动实践。期待苏前社区年俗活动越来越好,期待明年再相聚。”
19
这次共建村居的活动,是学校和社区资源共享的一次实践。在和老师和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也收获了新的工作思考。非常感谢大家为了美好邻里生活做的努力。苏前社区的村民们认真准备蒸糕和场地,季延匠艺社的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文创作品,书画社同学每年都义写春联送祝福。1+1大于2,校村共建,大家合作共享,体验加倍。希望以后能与季延中学,发挥邻里优势。多多共建各种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活动,给村民带来更多生活的变化,也给同学们增加社会实践和才艺展示的平台。
------罗山街道苏前社区党总支宣传委员、团支部书记 陈毓娜
此次举办的“党建聚力共建幸福村居,服务邻里共创美好生活”文化进乡、义写春联等活动圆满成功,志愿者倾情奉献,让居民群众充分了解和感受到传统文化精粹的无穷魅力,营造了喜庆热闹、文明祥和的节日氛围。
供稿:谢钰雯(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志愿者) 团委会